党建文化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时间:2011-12-27 16:43:01 来源: 作者: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社会都不可能健康的向前发展。

  我们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不只是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的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更加自觉的坚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又是同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紧密联系的。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但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产生决定性作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简单的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中制约发展的局面。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建设是难以搞上去的,即使一时搞上去了·最终也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途径,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及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搞上去。要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要切实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经济发展需要数量的增长。要充分运用我国的体质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以及国外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发展又必须是可持续的,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实现我国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循坏经济,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

  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要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性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探索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战略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各地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我们再抓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文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努力使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给后人造成遗憾。

  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相当艰巨。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损害我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那样,我们不仅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历史,向子孙后代交代。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物质文明建设是基础,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搞好,物质文明建设最终也很难搞好。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总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通过不懈努力,使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性增长方式。

  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贯彻全国一盘棋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增强全国发展合力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确立的统筹区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继续积极推进。总的目标是,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相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解决耗能源资源不足的矛盾,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也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力推进教育普及和发展,着力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

  我国目前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状况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空间确实很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新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和各种适应性技术;将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将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作出努力;将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相关活动,推进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参与并支持“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计划”等其他合作机制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市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现在,我们之所以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这是因为: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的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只是我们当地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归律为准则,亦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发展趋势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战略人物。我们一定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把这项战略任务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吉林省中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委员会

2010年9月10日

销售热线:0431-85127111 服务热线:0431-85127222 预约热线:0431-85121688 贷款热线:0431-85730752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长沈公路3505号(绿新大市场对过)
Copyright©2014 www.jlszhqc.com All rights reserved.吉林省中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吉ICP备18005239号-1